2025
AUTUMN
09
影像·艺术
糯米香气里的家乡味道
The Aroma of Glutinous Rice,
the Taste of Home
糯米香气里的家乡味道
叶建芸 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食物无法脱离脚下的土地,那些风物、气息、过往的岁月与记忆,共同凝聚成一个名字,我们称之为味道,家乡的味道是浓浓的糯米香,特别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思绪把我拉回到了童年时代的灶台旁……
小时候,每当吃完饭后,外婆就会去把灶台的灰擦干净。她每次站在灶台旁,都要用手在灶台上试着摸一摸,确定没有灰落下之后,就开始忙活起来。我在旁边看着外婆做饭,总是特别好奇地问:“外婆,您为什么总是这么忙啊,都不和我玩!”外婆笑着说:“因为我喜欢吃汤圆、吃糯米粑粑啊!”听着外婆说的话,我感到很惊讶:“外婆,你不喜欢吃肉吗?”外婆听了笑着说:“宝宝吃肉,外婆不吃。”我记住了外婆的话,她喜欢吃汤圆、吃糯米粑粑。
外婆家在农村,条件不好,所以每次去赶集的时候都会买些糯米回来。买的次数多了我自然也就记住了糯米和糯米粉这道美食,买回去以后,外婆又是一顿猛操作,做汤圆一般都是让我来搅拌糯米粉和水。我先把糯米粉倒进一个大盆里,然后用手来和水。每次我都要很费力地把糯米粉和成一个光滑的面团,这个过程让我觉得很累,但是外婆会帮我,而且每次要和好后再去搅拌糯米粉和水时,手都会粘到黏乎乎的糯米粉上,很难洗掉。所以我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地搓着、洗着、用手揉着。一般我都不能完成,做到一半就大声嚷嚷着不干了,不干了!外婆苦口婆心地劝我,做人做事和和面一样,要有耐心,不是不能完成,不是不会做,是你想不想完成,想不想做的问题……我完全听不懂外婆说些什么,只是想着外婆和我一起做,我就努力完成,因为这是她喜欢吃。就这样,从小到大我最拿手的绝活就是和面做汤圆。
外婆煮完汤圆还要做糯米粑粑,只见她外婆往灶膛里猛加柴火,水咕咕咕的响着,然后把准备好的糯米倒进锅里煮。她边煮边用手不断地搅拌。等所有的糯米都煮熟后,外婆就把它们放在一个大盆里备用。
糯米的香气我觉得是世界上最香的味道,它是甜的、糯糯的,只有外婆才有的独特味道……只见外婆把热气腾腾的糯米倒进石臼,经过上百次的捶打,糯米开始变得韧性十足,心灵手巧的外婆把粑粑做成大小不同的形状,然后搭配上各式各样的馅料。有甜而不腻的红豆沙,有香气扑鼻的花生芝麻酱,还有鲜美可口的野生蜂蜜……咬上一口,糯米的香甜与蘸料的鲜美让人口齿生津、回味无穷,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
无论是小时候,还是现在,对我而言最具人间烟火气、最能唤醒乡愁的就是那一块块软糯香甜的糯米粑粑。糯米粑粑,作为一种美食,不仅是严冬必吃的小吃,也是节日庆典的必备佳品,更是亲朋好友相聚时的温馨分享,代表着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它见证了彝家人民世代相传的勤劳与智慧,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楚雄味道的魅力和深厚底蕴,传递着浓浓的乡愁。
外婆的味道,是我回家的路标,楚雄的味道,在我看来就是浓浓的糯米香……
VISUAL·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