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实践”交流会顺利召开
最新动态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实践”交流会顺利召开
2025-07-318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实践”

交流会顺利召开


2025年7月29日,云南省城乡规划协会历史文化保护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2025年第二次技术交流会在中国传统村落昆明市晋宁区福安村顺利召开,会议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实践”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探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组织方式和实施路径、保护利用重点与难点、成效经验与问题困难,与会领导、专家踊跃发言,建言献策,为进一步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工作指明方向、厘清思路。


福安村位于晋宁区晋城街道,始建于明代,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古牌坊、古民居、古巷道、古井、古树、古寺,现存滇中“一颗印”结构传统民居40余座,于2013年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福安村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系列福文化、福品牌,形成了传统村落保护“福安模式”。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民居因其老旧,破损严重,翻修投入巨大,无法适应现代化生活需求而逐渐消亡。同时,因“一宅多户”问题导致产权复杂,进而无人修缮,无人管理,进一步加速了传统民居的消亡。福安村作为邻近滇池唯一的中国传统村落,“一颗印”传统民居是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是乡愁记忆的重要见证,保护好、改造好、利用好传统民居并活化利用,是福安村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留住福安村根脉的关键所在。

福安村创新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模式,“以修代租”,通过流转农户传统民居15年的使用权,由村集体组织,整合各方资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并积极培育“非遗+美食”、“非遗+研学”、“非遗+刺绣”等业态,积极引入文化名人建立“名师工作室”,鼓励本村村民就地创业,返乡创业,最具代表性的“福安六坊”,包含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专家工作站—福藜坊、传统美食—福源坊、非遗葫芦丝研学—福禄坊,非遗刺绣—福珍坊,郭怡芳艺术工作室—福憶坊以及村史馆—福安坊。


晋宁区于2023年列为云南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福安村作为重点村之一,利用省级补助资金修缮的司氏民居和杨氏民居,已由社会主体租赁,成为茶艺展示中心及历史文化保护博士工作点。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设计与名城处三级调研员肖焕鑫、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处副处长刘红梅、晋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段艳琼、晋城街道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董艳芬、云南省城乡规划协会会长孙平、秘书长苏晓毅、副秘书长谢军,专委会主任委员任洁、专委会顾问余剑明、顾奇伟、朱良文及副主任委员及委员参加会议。


会议由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总建筑师李浩冰主持。会上,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申伟弦,副总规划师陈烈就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及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技术规程编制相关情况进行交流分享。

1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的若干实践》

主讲人: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申伟弦

报告首先从传统村落保护的政策背景进行了介绍,让与会专家充分了解了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接着从设计下乡工作部署方面,介绍了云南省、昆明市两级设计下乡团队在福安村针对农房设计、风貌控制、数字乡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方面做出的工作,指出了设计下乡团队赋能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然后针对现场观摩学习的情况,结合晋宁区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的工作重点,以及福安村作为重点示范村的主要推进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最后,针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按照规范选取、建设模式、保护要素、风貌管控、活化利用及未来展望提请现场参会领导专家讨论。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处副处长刘红梅介绍了昆明市传统村落保护的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晋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段艳琼介绍了晋宁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取得的成效,并提出希望省市进一步支持晋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晋城街道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董艳芬从福安村近十年的变化,生动描述了福安村的乡村振兴之路,福安村支书倪忠福则从非遗体验村的角度,讲述着新时代传统村落的破茧化蝶的生动历程。

2

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利用规程

主讲人: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陈烈

陈烈主任就《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利用规程》的编制背景和编制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鉴于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上,长期缺乏适宜于地方的标准和规程作为设计依据,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了近二十家设计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该规程的编制工作,旨在为未来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提供支撑。

孙平会长表示,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文化的研究,加强对人的研究,以及城镇化进程对传统村落兴衰的研究,要顺应时代大势,将传统村落保护好,发展好,传承好。

肖焕鑫三级调研员表示,省城乡规划协会历史文化保护专委会组织、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这场技术交流会适逢其时,市院的设计下乡团队融入村庄,成为了福安村保护发展的一分子,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令人感动,同时,各位专家纷纷建言献策,为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

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个参与者,用心用情,要知村落、懂村民,对于传统村落到底应该保护什么,怎么保护的问题,应该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用城市设计的思维去设计农村,不能简单用文物保护的方式去保护村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留住乡亲,吸引年轻人,才能让传统村落保持活力,永续传承。希望专委会更多的组织类似活动,深入基层,结合实际,为全省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贡献更多的专家力量。


朱良文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发言,首先是总体印象和评价,他认为福安村在完整性和原真性上,以相对集中的“滇中一颗印”民居聚落来说,达到了相对完整的村落形态,设计下乡团队和村两委在传统村落保护上,取得了应有的成效,值得肯定;其次是意见和建议,朱教授发表了四点意见,一是福安村的非遗体验方向和路径是对的,建议下一步在文创产品上做更多的文章,二是风貌改造上,要结合实际,改造出来要像村寨,像农村,三是村寨的公共空间,要提升品质,发动村民做好沿街小空间、宅前屋后的环境品质,四是福安村今年是更名二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建议结合村庄的节庆活动,策划一次二百年老村落的庆祝纪念活动,提升福安村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最后,朱教授对《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利用规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认为,传统村落保护要融入城乡发展大局,建议抓几个示范点,重点从怎么编,编完怎么用,达到什么成效等几个方面,用全新的思路去进行规程编制,逐步建立云南省传统民居保护的地方规程体系。

余剑明老师从历史根基、社会根基和文化根基三个方面,结合总书记提出的“真实性、完整性”两个原则,系统性提出了未来传统村落保护的路径和活化利用的方向。

顾奇伟院长认为,需要强化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明确保护和传承的目的,提出保护应将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能为后人所用,同时,传统村落也应该有现代化的生活。

与会其他专家从社区共治、IP赋能、全龄时代、旅居云南、检测鉴定、设计牵头、市场资源、村庄运营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提出传统村落保护应该量力而行,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打造成为未来的好社区、好房子。

未来,专委会将继续理论联系实际,将更多的实践深入到实际项目,将理论研究写在云岭大地,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的整体水平,助力云南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传统村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以传统村落优秀资源本底赋能旅居云南行动,为云南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